返回上一页
导航
简笔画大全 > 简笔画教程 > 简笔画教案 >

探究儿童线条画教学策略

发布日期:2016-04-25 11:01:11 / 点击:

描述:  本文通过分析儿童线条画教学的相关背景,阐述儿童绘画的困难期的形成原因及特点,在这段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,儿童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强

探究儿童线条画教学策略

 

  本文通过分析儿童线条画教学的相关背景,阐述儿童绘画的困难期的形成原因及特点,在这段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,儿童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强,开始知觉到空间的结构,观察力逐渐提高,注意到对象的细节,比较能力也有明显提高,开始追求绘画对象的形似,能够发现绘画作品与客观事实的差别。但绘画技能没有明显提高,不能满足认知水平的需要,难于充分表达儿童的思想感情。造成儿童对绘画的心理障碍,错误地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绘画的能力,失去绘画的信心,甚至讨厌绘画,作业也都草草了事。就这个时期比较适合让学生开展线条画的教学活动,就此制定教学目标激发儿童绘画的潜力,保护儿童绘画的兴趣,提高绘画的信心。儿童线条画课程教学策略,教学策略: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实验阵地,以课外辅导为辅助实验措施。分层教学,以点带面,体验成功,培养信心。1、感受线条的艺术魅力,激发其兴趣。2、儿童线条画教学探究。我们在实验中提倡儿童用自己的画法去表现对象,儿童所画的每一笔都是其性格、情感、经验与潜意识的反映,即“个性心理特征”的反映。一个人所受的技法越多,所受的约束就越多,个性化的成分也逐渐少起来了。所以我们鼓励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去画,反对摹仿,这样每一张画的面貌都不一样,就好像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性格。创造型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。

  儿童线条画教学探究的背景及意义

  儿童在7、8岁以前都比较喜欢画画,尤其在幼儿园,几乎每个儿童都喜欢画画。低年级和幼儿园的儿童对自己的作品总是很满意,画画没有什么约束,绘画的热情很高。大约到了10岁以后,儿童虽然对工艺制作的兴趣依然很高,但绘画变得困难起来,对自己的作品越来越不满意,总是抱怨没什么可画,或者干脆嚷画不出来,逼急了就胡乱画一下,与一、二年级相比,作品效果确实不如从前,到后来甚至连工具也懒得带来,编一些如“忘记了”或者“我今天不回家吃饭的。”等理由蒙骗教师,画画这本来非常有趣的事竟然变成了一种负担,绘画的热情消失殆尽。这个时期就是通常所说的“儿童绘画困难期”。这是为什么呢?这个问题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,其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的来自“困难期”前的教育没有作好顺利渡过困难期的准备工作,有的来自教师教育方法上的不合理,但其根本原因来自儿童本身的心理成长的水平,即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与绘画技能的滞后的矛盾导致了儿童“绘画困难期”的形成。

  涂鸦期儿童主要凭感觉绘画,它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,知觉能力、观察能力还不强,随着年龄的增加,儿童的认知水平逐渐增强,开始知觉到空间的结构,观察力逐渐提高,注意到对象的细节,比较能力也有明显提高,开始追求绘画对象的形似,能够发现绘画作品与客观事实的差别。但绘画技能没有明显提高,不能满足认知水平的需要,难于充分表达儿童的思想感情。儿童往往选择其他方式——如语言文字——来与外界交流,放弃了运用绘画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。许多教师在这个时期不注意儿童心理上的变化,没有恰当的引导,有的相反挫伤了儿童的绘画积极性。儿童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,认为自己确实没有绘画的能力,再努力也没用,他自己也深信这一点,心理学把它称为“习得无助”,造成儿童对绘画的心理障碍,错误地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绘画的能力,失去绘画的信心,甚至讨厌绘画,作业也都草草了事。

  一、线条画的界定以及教学目标

  线条画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绘画形式。“线条”是线条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,另外以点、面的绘画处理为辅助,增强画面的表现力。

  目标:

  1、激发儿童绘画的潜力,保护儿童绘画的兴趣,提高绘画的信心。顺利渡过儿童美术向少年美术过渡的困难期。

  2、培养儿童的观察力、表现力、创造力、审美能力,使学生感受线条画的表现规律及方法。

  二、儿童线条画课程教学策略

  教学策略: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实验阵地,以课外辅导为辅助实验措施。分层教学,以点带面,体验成功,培养信心。

  (一)感受线条的艺术魅力,激发其兴趣。

  线条在绘画作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,“线”往往是支撑和表现艺术形象的重要的绘画语言。纵观中外美术史,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——岩画、壁画,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壁画均以线造型,中国绘画中“十八描”充分体现了线条的多样性与表现力,中国书法更是把线条的魅力发挥到极至。线条不但可以表现极强的形式美感,而且还能反映出丰富的情感。有的线条流畅舒缓,如行云流水,有的线条刚强有力,如铁划银钩,有的线条潇洒奔放,自由痛快,有的线条秀丽妩媚,阿娜多姿……线条的表现力之强由此可见。

  儿童开始绘画时的线条没有多少变化,本身也没有意识到线条可以有如此多的变化与内涵。通过欣赏古代绘画、书法作品中等具有代表性的线条,了解线条的丰富的变化与强大的表现力,感受线条的美感,提高鉴赏能力,激发学习的兴趣。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回忆、观察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、自然界中的线条,例如头发、毛线、蜘蛛网、柳条、五线谱、弹簧等,还有依附于物体上的线例如:门窗边沿、建筑物的边沿、衣服的花纹等等。由此加强学生对线条的认识以及线条的不同存在形式,激发学生对线条画表现的兴趣。

  (二)儿童线条画教学探究

  1、随意画线培养兴趣,增强其信心

  几乎每一个儿童画画的第一笔的都是线,线是人类最先掌握的绘画语言。画一条线对每一个儿童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,尤其对那些对画画失去信心的学生,感到画一条线不是什么困难的事,对绘画重新产生一种新鲜感,觉得有些出乎意料,出于好奇,他也会带着半信半疑的想法尝试去画。就一根线来说,根本没有对与错,好与差,儿童也就不会产生危难消极情绪。目的就是要让儿童有信心。当然,教师对学生的肯定,将有助于增强儿童绘画的信心,提高参与的热情。我让学生连续画一条长线,不要间断,连贯的话,画满整张纸,线条要时轻时重,不得使用铅笔,大胆的在纸上随意的狗画,不得修改,锻炼学生的胆量和信心,在同学中相互评比,我也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,增强学生的自信。

  2、画各种形态的线,培养其创造力

  接着教师就应提出更高的要求,画一些不同形态的线。教师在让学生随意地画线之后,提出“你会画出与刚才不一样的线吗?”“你能画出多少种?”(从理论上讲,儿童每画一条线和前一条线都是不一样,但是为了教学过程的便于操作,还是从性质上分成了不同的线。)例如:直线、胡显、曲线、折线、螺旋形的先、弓形线等还有不同性质的线组合在一起。

  儿童通过对线条的不同表现,让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把不同性质的线条进行随意组合,有意无意的形成新的图像造型,让学生观察,时时发现惊奇。提高儿童的创作欲望。儿童的这种创作潜能时与生俱来的,教师只要在练习时设置坡度,循序渐进,就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。

  3、画各种情感的线,提高其表现力

  然后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,如画有情感的线。线首先以形的状态存在,其次线条还蕴涵丰富的情感。“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它可以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,一种表现力,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。”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,或长或短,或平稳,或多或少,或跳跃,或流畅,或凝重,或刚毅,或柔弱,评论中国书法的线条多采用如“刚强”、“柔媚”、“雄浑”等诸如此类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。中国书法把线条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至。儿童画限于知识经验、工具、技巧等方面的影响,无法达到书法的境界,但也能表现有明显倾向的情感的线条,在这里设计这样的练习是希望儿童对线条有一个更深的认识,多少与中国画和中国书法有一点联系。

  4、运用线条精心描绘,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

  儿童大约在学前期往往缺乏对对象的仔细、深入的观察,形象具有明显的“样式化”,“概念化”,例如在听三年级学生上《美丽的叶子》一课时,学生不能画出叶子的不同角度的变化,此时,我不急于教学生怎样画,示范也没多大用处,关键要引导学生怎样看,引导学生看清叶脉、叶边、叶柄与树枝的连接关系等。如何用各种线条来表现,至于整体的比例关系先不予强求。这样画出来的画也另有一种趣味,很有童趣。

  经过多次仔细的观察,儿童也能意识到叶子的透视变化,虽然我并没有讲透视原理,通过直观的方法,转动树叶要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,并让学生说一说。(让儿童说一说有助于观察力的培养。)学生一般能意识到叶子的翻转变化。这是很关键的一步,标志着儿童开始客观的观察事物,不再凭主观意念绘画。这时儿童会意识到绘画水平已经能够表达认知到的一些事物,绘画技能有了实质性的进步。我要求学生用精细的画法把树叶表现出来,写生时要求学生直接用钢笔画,不能修改。用钢笔作画学生没有了改错的机会,不得不更加仔细地观察。经过前一阶段的练习,儿童具备了操纵线的能力,丰富了线型的储备。开始常有学生画坏了,这时我一般要学生随机应变,灵活巧妙的处理。这样的训练不用几次,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运用线条的优势表现物体的形态了。

  一般来说,我们要求儿童画画不要用尺,宁曲勿直,因为曲线变化多。但实际上也有人用尺来画,所以教师每一个要求总会有限制束缚学生的地方,这好像一把双刃剑,强调了技法就会束缚儿童的创造力,不教技法又画不出好的作品。我们在实验中提倡儿童用自己的画法去表现对象,儿童所画的每一笔都是其性格、情感、经验与潜意识的反映,即“个性心理特征”的反映。一个人所受的技法越多,所受的约束就越多,个性化的成分也逐渐少起来了。所以我们鼓励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去画,反对摹仿,这样每一张画的面貌都不一样,就好像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性格。就一件作品来讲,拥有个性就意味着与众不同与创新。